币狂布局e的香港战略欢持牌交易解析所的上
作为深耕加密行业多年的观察者,我最近注意到HashKey Exchange这个持牌交易所的动作有点意思。就在11月24日,他们又宣布上线Maker(MKR)这个重量级项目。掐指一算,短短60天内已经完成了7个新币的上架,这个速度在香港合规交易所中实属罕见。 记得8月初那会儿,HashKey Exchange获得1号和7号牌照升级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这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向普通投资者敞开大门,而不只是服务专业机构客户。当时我就和圈内朋友开玩笑说:"这下有好戏看了。"果然,牌照放开后他们的上币节奏就像打开了水龙头。 仔细分析他们的上币策略,我发现两个清晰的思路:一方面引入BTC、ETH这些"老大哥",让用户能在一个合规平台上交易主流币种;另一方面又布局AVAX、LINK这些新秀项目,为未来市场提前卡位。这种"既要现在,又要未来"的打法,显示出团队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 最近看到HashKey Exchange单日交易额突破4.27亿美元的消息时,说实话我挺惊讶的。要知道在香港这个合规市场,能达到这个量级实属不易。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行业会议时,有位交易所高管说:"币种数量就是交易所的生命线。"现在看来,HashKey Exchange显然深谙此道。 更值得玩味的是机构客户的反应。据我所知,像新火科技这样的传统金融玩家都在HashKey开设了机构账户。这让我想起香港一位投行朋友说的话:"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合规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的入口。" 和HashKey Group的COO翁晓奇聊过几次,能感受到他们对RWA(现实世界资产)赛道的坚定看好。这种布局思路很符合香港这个传统金融中心的特质——既拥抱创新,又注重实际价值。预计到明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美国国债代币这样的创新产品出现在他们的平台上。 说实话,作为行业观察者,我很欣赏这种"既要合规,又要创新"的平衡之道。香港要发展Web3,光有监管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HashKey Exchange这样的本土选手来丰富资产选择。毕竟在加密世界,优质的资产才是吸引用户的硬道理。 看着HashKey Exchange的交易量节节攀升,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他们的密集上币策略,或许正为香港Web3生态种下了一片茂密的梧桐林。牌照升级后的战略转向
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
未来的想象空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山寨币春天何时来?资深投资人告诉你关键信号
- 比特币正在华丽转身:从野孩子到华尔街宠儿的蜕变
- Solana:低成本之王能否在加密寒冬中杀出重围?
- 当狗狗币遇上500万持有者:Web3市场最新动态全解析
- 比特币3万美元之战:为什么上涨比下跌更有戏?
- 比特币交易策略:11月24日实战指南
- 金融界痛失智者:查理·芒格的最后一课
- 11.27行情观察:当市场遇上渣男行情,我们该如何应对?
- 退休理财新纪元:特朗普政府为何要放开401(k)另类投资限制?
- 当加密市场遍地墓志铭,老韭菜教你如何不踩坑
- 鲸鱼疯狂抛售ARB,市场即将迎来大震荡?
- 当加密市场遭遇连环暴击:孙哥平台再遭盗窃,CZ深陷司法泥潭
- 加密货币的匿名困境与投资迷思:一位老韭菜的思考手记
- Blur币价大跌23%后:币安上新能带来转机吗?
- 2024年:加密货币能否迎来真正的机构年?
- 李隆:11月27日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手记
- 精准研判 空单大丰收!以太30点+大饼300点 合计盈利2500刀
- Terra生态重获生机:USTC和LUNC上演惊人反弹
- LittleMami走出亚洲:在伊斯坦布尔绽放的加密新星
- 稳定币之战:USDC与USDT究竟谁更胜一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