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大公行中何纷成为区块以太央银界的链世链为坊正纷投三
说来讽刺,在加密寒冬里,我们反而看到了区块链世界最现实的商业抉择。作为一个浸淫加密行业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现在的项目方们终于摘下了理想主义的滤镜。 记得2021年牛市时,我跟硅谷一位风投朋友聊天,他信心满满地说:"区块链的未来是百万条链并存"。我当时就给泼了冷水——维持共识机制的代价,可不是谁都付得起的。 看看现在的情况吧:以太坊gas费居高不下,Solana时不时宕机,Cosmos生态的代币通胀率动辄两位数...这简直就像是维持一支常备军的开支,对小型城邦来说根本吃不消。 举个例子,去年Cosmos生态某条链每个月要增发价值300万美元的代币来激励验证者,结果链上实际手续费收入连30万都不到。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在熊市里根本难以为继。 有意思的是,以太坊正在悄然扮演起Web3世界的"美联储"角色。上周参加旧金山的一个开发者聚会时,听到一个精妙的比喻:以太坊就像金融体系的清算所,而其他链就是各家商业银行。 三大公链最近的转向印证了这点:Eclipse:这个号称"缝合怪"的项目很有意思,它把Solana的执行效率、Celestia的数据存储和以太坊的结算安全缝合在了一起。就像特斯拉用了松下电池和博世电机,但品牌是自己的。Canto:这个Cosmos系的项目转型最彻底。他们团队私下跟我说,受够了Cosmos生态的流动性碎片化,决定all in以太坊生态。Astar:日本团队的务实作风在这件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边说着忠于Polkadot,一边身体很诚实地拥抱以太坊L2。 我跟Paradigm的一位研究员聊过这个话题,他打了个比方:现在的区块链就像19世纪的美国铁路公司,最后活下来的不是铁轨铺得最多的,而是接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那些。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数据:以太坊L2的TVL在过去半年逆势增长了47%,而独立L1普遍下跌30%以上。用户在用脚投票——他们想要的是既安全又便宜的链,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共识机制。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集中化趋势也让人隐隐担忧。就像现实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美元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一样,整个Web3过度依赖以太坊是否健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观察。共识的成本困境
以太坊的"中央银行"效应
Rollup时代的生存法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拆解非洲稳定币迷局:一位金融老兵的真实见闻录
- 恭喜!昨日精准预测带来丰厚回报
- Chainlink强势突破!12美元大关指日可待?
- SocialFi新秀Tomo:它凭什么能跟Friend.Tech掰手腕?
- 上海元宇宙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这些企业正在改写未来
- Web3的门槛为何这么高?一位从业者的肺腑之言
- 交易进阶之路:要么咬牙自学,要么借力高人
- 打破社交金融困局:如何设计一个真正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
- 9.21 BTC交易回顾:500点利润背后的思考
- 一位币圈KOL的血泪史:440万亏损换来的5个投资真理
- 加密支付革命:谁在布局下一个万亿美元市场?
- 比特币ETF:一场即将引爆的市场革命
- 投资这门必修课: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 比特币迎来新时代?Taproot Assets或将重塑数字货币格局
- 当KOL遇上区块链社交:狂欢背后的法律暗礁
- V神这些年到底有多少ETH?他真的一次都没套现过吗?
- 投资这门必修课: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 区块链游戏开发的烧钱真相:一文看懂如何打造专业团队
- 公链投资黄金时代已逝?散户还能否抓住下一个以太坊?
- LOOM币暴涨250%背后的故事:1美元大关指日可待?
- 搜索
-